2021年11月12日至15日,深圳将迎来一场“农交会”,展览面积超32万平方米。中国农业的盛会与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广东深度“碰撞”,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将瞄准“全品类、全产业链、服务品牌、链接消费”四大定位进一步提升办展水平服务品牌农业。
打造全品类农业展销平台
自2003年起,农业农村部着力打造中国农交会。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农交会在不断改进完善中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中国农交会自2019年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自此,中国农交会的展会形式和布展内容变得更加贴合市场,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
打造全品类农业展销平台是中国农交会提升办展水平的重要抓手。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将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展品品类。主办方介绍,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预计将有超过2万家优质农产品企业带来10万余种来自全国源头产地、优势产区的产品。
深耕覆盖全产业链的专品专馆办展模式
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将设立果蔬、粮油、畜禽等展区,展示内容覆盖了农业全产业链。
糖酒茶及周边展区、农业科技展区是本届农交会的重头戏。此次农交会将设立茶叶专馆——“六大名茶精品品牌展区”。农业科技展区是本届农交会的另一个亮点,这个展区将集中展示数字信息化技术,汇聚一批从事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投资金融平台等数字信息化相关企业和致力于现代种植业装备、现代农产品加工装备、飞控系统、喷洒无人机等农业科技领域的研发企业。
展会现场,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展品将依照符合市场需求、突出优质精品的布展逻辑集中展示。例如,全国九大粮油基地、三大主粮基地齐聚今年中国农交会的粮油品牌展区;全国超过80个年产100万吨的果蔬基地打造的果蔬品牌展区;五湖四海优质水产打造的水产品牌展区;西部八大畜禽优质展区构成的精品畜禽品牌展区等。
搭建高水准交流展示平台服务品牌
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品牌化建设能有力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共识。因此,自2018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建议后,各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通过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而中国农交会恰为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搭建起了一个高水准的交流展示平台。
参展中国农交会,在上千家各级媒体的镜头下展示品牌,面对面与众多专业采购商洽谈,企业同场竞技、交流前沿技术。这是中国农交会现场的图景,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打通了农产品产销之间精准高效的通道。
依托主办地的区位优势链接消费市场
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的主办地深圳是一座拥有2200多万人口居住的城市,米菜肉蛋百分之九十以上依靠外来输入,每年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流入深圳市场。当地有诸多批发市场和生鲜企业,其进货采购需求量巨大。
为了保障民生,深圳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工程,以高标准、高品质等要求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交流频繁、人均收入高,该区域具有潜力巨大的高端消费市场。第十九届中国农交会在深圳举办必将为中国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打通一条要道,依托深圳的区位优势链接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