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在岳池县顾县镇羊山湖村花椒产业基地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串串饱满的花椒压弯了枝头,好像洒在树叶丛中的绿宝石。剪枝摘椒,村民忙碌期间。
业主邓传孝告诉记者,每年花椒成熟时,基地都会组织村民采摘花椒,每天至少有200多人。
顾县镇大圆岽村村民姚国兰家离羊山湖村花椒基地不远,每年花椒成熟季节,她都要前去采摘花椒。仅凭采摘花椒,姚国兰就实现了脱贫摘帽。
“在基地,我一天能摘40公斤花椒,收入80多块钱,还跟业主学到了种花椒的技术,自己也种上了花椒。”姚国兰高兴地说。
近年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花椒(藤椒)种植面积达19.07万亩。
花椒产业已成规模
6月28日一大早,前锋区虎城镇紫龙村村民唐忠成就在花椒地里忙碌开了。“我家有3亩地,全部流转出去种上了花椒树。一年土地租金和工资、分红加起来有1万多元。”唐忠成说。
紫龙村花椒种植是前锋·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拓展工作的一部分。近年来,前锋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核心区标准化花椒基地1万亩,带动全区发展花椒10万亩,形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的广安青花椒产业布局。
“水口村花椒基地约2300亩,2019年迎来了第一季青花椒丰收。凭借优良的品质,进入市场就一炮走红。”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小林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基地里部分花椒树已进入盛产期,预计产量更高。
前锋·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是广安市规模发展花椒产业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363”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确定了花椒为全市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要求持续做优做强花椒产业,推进广安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构建现代农业“363”产业体系和“一县一特色”发展要求,全市花椒产业布局为“一心一园一带”,即以前锋区为中心,打造集良繁、种植、加工、流通、资源保护等为一体的省星级广安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同时建设岳池县花椒(藤椒)产业带;面向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花椒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适区适地适种原则,进一步调优花椒产业区域布局。
截至目前,全市花椒(藤椒)种植面积19.07万亩,花椒产业已成规模。
打造花椒知名品牌
近段时间,前锋观塘镇新立村的产业基地里,1000余亩广安青花椒长势喜人。不同于其他花椒品种,这里的花椒树经过选育和改良,已经华丽变身为优良乡土花椒新品种——“无刺青花椒”。
全国主打花椒产业的农业园区众多,广安市花椒产业如何脱颖而出,打响自己的品牌?
“广安市前锋区、岳池县等地种植花椒由来已久,海拔、气候、土壤等都适宜发展花椒产业,特别是渠江沿岸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是种植花椒的极佳区域。”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易建明告诉记者。
虽然坐拥良好的“先天”条件,但还是需要“后天”努力——广安市主动融入“川椒产业”发展体系,结合各地花椒产业规划和重点发展区域布局,建设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支持前锋区、岳池县各建设1个标准化花椒种苗繁育基地,重点繁育推广广安青花椒、无刺青花椒。同时,加大集约化育苗、嫁接育苗等新技术的创新集成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容器苗,推进优质种苗统育统供,提升良种化水平。
高品质的花椒,还在于花椒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广安市加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省植物工程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的协作攻关,制定广安青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研究创新花椒生产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修枝整形、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花椒产业绿色发展。
实践一次次证明,科学管理、科技支撑才是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广安市攻克了单厢双株等种植、无刺青花椒品种培育等技术瓶颈,叫响了广安青花椒品牌,产品远销云南、广东等地。持续做优“禾成”“麻广广”“诚慧”“古道麻”等品牌,发展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花椒产业链
在位于岳池县经开区的四川林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车间主任李晓东正在带领工人为新收购的花椒原材料进行称重。而在生产线上,烘干、椒油生产、包装……工人师傅们也在忙着对新鲜花椒进行深加工等。
四川林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花椒产品加工和其他农产品初加工及冷链仓储物流服务等的企业,生产的“麻得跳”花椒系列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去年以来,该公司还研发了茶饮、保健以及卫生用品等系列藤椒衍生产品,在全国各大片区设立了集配中心。
位于前锋区的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将产业链延伸到了花椒精油、调味品、轻化工品、药用品等精深加工领域。通过市场渠道的拓展,让广安青花椒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做大花椒产业,广安市在花椒种苗改良、提高花椒附加值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适度规模种植为重点,加强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烘干等设施建设,还引导和支持企业创新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加快储藏、保鲜、风味物质提取等新工艺研发,开发出日化品、保健食品等花椒衍生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还鼓励企业加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利用采摘剩余物、加工剩余物、修剪废弃物等材料,生产生物肥料、生物燃料等产品,实现资源多次增值。(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