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国家品牌网主办,山东粮油产业联盟协办的中国区域公用品牌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2021中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价信息的解读、分享专家学者和新业态、新领域从业者在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管理与传播等方面的成果,交流借鉴影响力高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管理经验,共同探讨区域公用品牌在助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最新理论与实践,研讨如何打造双循环格局下区域公用品牌的升维竞争力。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刘坚,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石军,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志受,中国国家品牌网总裁吴为,中国国家品牌网总编辑、新华社参考消息原总编辑张铁柱及各优质农产品品牌县域领导参加研讨会。
在以“区域公用品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讨论中,各优质农产品品牌县域领导分享了打造优质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经验,分享和介绍了打造各自区域代表性优质品牌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走向、成长规划。
五星德粮一直是身处齐鲁粮油金字塔中的品牌,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乔方红针对五星德粮的主要产业支持和产品质量五星标准,系统地讲述了德州市通过扶持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他表示,要想做好的品牌,首先要有好品质,德州小麦优选区域是小麦的黄金地段,浇的是黄河水。得益于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德州全市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生产出优质的粮食。小麦营养丰富,全市55家面粉厂的年生产力达到670万吨,各个行业加工企业有自己的生产绝招。为了把产品品质做好,德州市与科研院所在面粉加工上合作了科研项目,争取在天然品质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手段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小麦加工产品。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石台县在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安徽省石台县委常委、副县长顾建华在讨论中分享了以农产品品牌带动其它产业发展的经验。他指出,石台县富含硒的土地资源和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为实现一、二、三产联动,石台县把富硒的农业发展和旅游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户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带动大健康旅游的发展。目前,石台县全县参与旅游和农业结合,有将近2万人从事一、二、三产融合。
蒲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戴浩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利用地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看法,他认为,首先需要持续推进地标产业的健康发展来确保农民富裕,推进产业的发展最先体现在制度上,蒲江县以政府的名义下发了猕猴桃专用标志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来规范种植,然后从标准入手,近年来蒲江县大概制定了15项标准,来保障县域产品品质。在监管体系方面,浦江县建立了一套监管体系保障产品品质,这使浦江县产品销售价格进一步提升,2019年,浦江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在23000元左右;其次是打造地标产品的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壮大;最后是坚持农商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在产品集中的地方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来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升级转型是经济振兴的永恒话题,对此,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赵世华认为,气候、土壤、技术和品种是优质产品关键的四要素。产区的品牌必须被管理,宁夏自治区人大立法确立了产区保护条例,不允许有环境污染性的企业进入产区。宁夏产区做的是酒庄酒,企业进驻必须要有基地,必须有产区保证百分百的原料供给,必须具备设备和储存条件来保证品质。其次是打响产区品牌,产区品牌打造需要研发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建有市场化运营,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合作建了产区研发工程研究院,取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焦了国内九所大学研究葡萄酒的40多个顶尖人物。从育种、设备、信息化、科技化全产业链高质量实现产业升级。最后,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宁夏贺兰山建立了一系列监管体系,包括苗木监管到质量确定、种植到酿造到市场营销,保证产品品质稳定。同时赵主任呼吁国人要树立起国产葡萄酒和产区的品牌自信和文化自信。
同时,河北省阳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英英也表示,扶贫产业是脱贫攻坚之策,为此阳原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阳原县的特色产品是杂粮杂豆,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且品质优良,之前一般为小作坊式生产,没有大的企业联动。为了带动老百姓脱贫,阳原县打造杂粮杂豆基地,通过扶贫资金的帮扶和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升级转型,品牌效应突显。拿杂粮杂豆产业来讲,政府700万补贴收购粮食和杂豆,解决了百姓卖粮难和市场差的问题。自从使用了区域公用品牌以后,龙头企业销售额在今年疫情影响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反而大幅度提升。阳原县在乡村振兴中会继续壮大杂粮杂豆产业,做到产业兴旺。
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各区域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在深耕创新发展的路上着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基层联动,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为农产品生产者创造更多的利益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