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6月15日,鄂托克旗政府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螺旋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螺旋藻专家、教授、企业代表分别做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次论坛是我国螺旋藻产业发展20年来首次论坛,为推动我国螺旋藻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螺旋藻产品营养应用价值挖掘潜力巨大。鄂托克旗依托地缘优势,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螺旋藻资源,建有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螺旋藻专门检测和研发机构,拥有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跃居世界首位的螺旋藻园区,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波助澜。
研讨会上,专家们高屋建瓴,以顶层设计思路为当地螺旋藻健康发展把脉定舵。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献上了一道道饕餮盛宴。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为了让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形成文献,笔者经过几个月约稿、整理,特推出“中国内蒙古螺旋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报道。(王桂桃 庞靖)
“中国内蒙古螺旋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报道四——
蔚蓝可期——后疫情时代藻蓝蛋白助力免疫食品新标杆
文|闫思睿,扈瑞平,苑红,马春丽,霍达,张竞男,张俊锋
(内蒙古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螺旋藻是一种诞生35亿年前的古老生物,是利用阳光释放氧气孕育地球生命的早期生物,也是一种天然食品。螺旋藻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所有天然物中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全面、最均衡的高吸收的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螺旋藻完全无毒副作用,是最安全的保健品。其被世界卫生组织喻为“生命营养的集装箱”,“21世纪最理想的食品”。螺旋藻的细胞壁很薄,厚度只有40-60 mm,由肽葡聚糖构成,极易被降解,消化吸收率达95%。螺旋藻也是唯一获批具有的调节免疫、抗疲劳、调节血脂、耐缺氧、抑制肿瘤五大功能的保健食品。
螺旋藻产业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支柱产业,纳入了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目录,年产量达4000吨,目前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区是我国最大的螺旋藻养殖基地,被誉为“世界藻都”。鄂尔多斯市委将螺旋藻产业纳入十四五远景目标发展纲要。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大健康产业是未来最受瞩目的产业。国内外螺旋藻市场良好,潜力巨大。螺旋藻能够高效吸收CO2,发挥碳减排和碳中和作用,且培养方便,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作为新型食物和药物资源,是当前微藻研究的焦点。
一、藻蓝蛋白
螺旋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富含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蛋白含量高达60-70%,比一般概念上的食品营养丰富,比大豆、牛肉、鸡蛋等也高出数倍。(螺旋藻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大豆的1.5倍,大米的10倍,猪肉的4倍,牛肉的3倍,鸡肉的3.7倍,鸡蛋的5倍,鱼肉的3倍,干酪的2.4倍。)其中,藻蓝蛋白作为一种稀有的天然蓝色素,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藻蓝蛋白色泽独特、营养丰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开发应用前景广阔。藻蓝蛋白与人体健康和免疫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调节免疫力
藻蓝蛋白可以提高淋巴细胞活性,通过淋巴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2.抗氧化
藻蓝蛋白能够清除过氧基、羟基、烷氧自由基,富硒藻蓝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清理超氧化物和氢过氧化物基团等一系列有毒自由基,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广谱抗氧化剂。在延缓衰老方面,可消除人体内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所造成的组织损伤、细胞衰老等病变。
3.抗炎活性
很多中老年人容易一点小病便引起并发炎症反应,甚至炎症的伤害远多于病痛本身。现藻蓝蛋白具有体内抗炎效果,对生物体不具有毒性效应,藻蓝蛋白能够有效清除细胞内的氢氧基团并降低由葡萄糖氧化酶诱导所产生的炎症反应,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4.改善贫血
藻蓝蛋白一方面可以和铁形成可溶性化合物,大大提高人体对铁的吸收,另一方面对骨髓造血具有刺激作用,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各种血液疾病,对有贫血症状的人群有改善效果。
5.抑制癌细胞
目前已知,藻蓝蛋白对肺癌细胞、结肠癌细胞活性有抑制作用,可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生理活性,此外,藻蓝蛋白可以通过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如胰腺癌、卵巢癌、白血病)有抑制作用。
可见藻蓝蛋白具有医药保健功效,国外已成功的研制出各种藻蓝蛋白复合药品,能改善贫血、提高血色素。
藻蓝蛋白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在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性、改善贫血及抑制癌细胞方面作用显著,无愧于“食物钻石”之称。
二、藻蓝蛋白食品应用
藻蓝蛋白含有天然蓝色水溶性色素,是自然界中少见的色素蛋白之一(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列出的56种色素中,蓝色素仅有栀子蓝色素和藻青素(即藻蓝蛋白色素)两种。),可作为天然着色剂在糖果、果蔬汁、风味饮料、乳制品、果冻、冰淇淋、甜点和甜蛋糕装饰等产品中使用。
个人简介
扈瑞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三级教授,博士学位,硕导,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内蒙古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分会常务理事。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名师,自治区级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自治区级《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自治区级《分子生物学》一流课程负责人。